邹文琴教授:不仅要塑造“乐器”更要塑造“人”
-------------------------------------------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民歌中国”关注我们。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内容。
-------------------------------------------
在中国的歌坛上,有一批杰出青年歌唱家。她们星光闪耀、她们功勋卓著、她们绚丽多姿。为祖国的文化事业,为民众的精神生活,赢得了荣誉,做出了贡献。她们是韩红、梦鸽、吴碧霞、雷佳、龚琳娜、吴静等。她们是获得国际声乐大奖的得主,她们是国内的历届电视青年歌手大赛、文化部新人新作大赛、金钟奖的佼佼者。她们不但在中国民族声乐歌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各大音乐院校教学中的顶梁柱。虽然她们年龄不同,所工作的岗位不同,但他们都有着一位共同的恩师——中国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授邹文琴先生。
邹文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多年来辛勤耕耘于中国民族声乐这块土地上,在声乐教学与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声乐舞台上的优秀歌唱人才。在民族声乐教学50多年间,邹文琴教授继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声乐、舞台训练方法,博采众长,发展、提高、创新传统的声乐道路,为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追求声乐的最高境界——自然地歌唱
记者:您一开始是个成熟的演员,到讲台上讲课完成一个师者的角色转换,开始的时候适应吗?
邹文琴:起初的时候很有新鲜感,但这种新鲜感没持续多久。因为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心理压力的根源是我在教学方面太缺乏经验了。可我又一想,自己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这也不是每位老师都具备的独特优势,这就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就这样,我又用满腔热忱投入到了教育当中,成了声乐系第一位青年教师。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己作为老师的责任?
邹文琴:声乐教师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音乐艺术人才,是学生能否顺利踏上艺术道路的引路人。教学观是反映老师的教学方向,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愿意使我的教学实践和舞台表演感受相融合,摸索出正确的声乐教学观,为我的学生引好路,搭好桥。
记者:我了解到,您的教学观是“自然的歌唱”,自然是与随意相等同吗?
邹文琴:这个自然的歌唱并非贬义,这里的自然与原始的、苍白的、随意的和毫无章法的白嗓子是完全不同的声音概念,更要区别于因技术不当的那些做作又粗糙的声音。比如民族声乐的歌者,为练得所谓音色,找亮点而迫使颈部肌肉紧张而发出挤、捏、细、尖的刺耳声。这种人为故作出来的声音是不美的,是不真实的,是属于不自然的声音。这种声音是没有生命力的,永远不会形成个性,甚至损伤声带。
记者:嗯,所以您“自然的歌唱”的理念是顺应了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而提出的。
邹文琴:对,要带着学生根据科学原理的基础,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找到歌唱的整体协调性,沿着全身心歌唱的方向,最终找到真正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最美好的声音。用自己最纯最美的声音做到自然的歌唱,就会随不同作品的风格,不同情感的需要而变化音色,使音色更具备表现力。尤其是在二度创作中,可以尽情地,充分地展示自己内心的世界,这就是自然的歌唱。
记者:那如何才能达到“自然的歌唱”呢?
邹文琴:要达到这一步需要学习声乐的三个过程,一是本能随意的歌唱,二是规范化训练及整体调整,三是解脱技术束缚,淡化技巧运用自如,为表现艺术作品思想内容服务的自由境界。第一阶段是指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训练的歌者,属于爱好者的类别。在第二阶段里 ,协调各个器官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平衡,出现旧的被破坏,新的还未建立的混乱状态。此时必须让歌者认识到在此过程非常重要,最容易出现毛病,比如出现尖、亮、卡现象和撑喉、压喉、空、虚、散等“做”声音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学的深浅不是关键,关键是方向和观念的正确性。这个过程要慎重度过,这是走向成功的最为关键的过程。第三个阶段则是建立在第二个阶段之上的,完全取决于第二阶段的训练程度。
立足传统博采众长 因材施教挖掘特长
记者:声乐教育要不断的继承和发扬,那么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呢?
邹文琴:我从小喜爱京剧,在任教期间又学习了大量的戏曲,曲艺和民歌,传统音乐在我心中扎下了根,只有深入全面地掌握了传统音乐文化,才能创造性的发展新的民族声乐。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个性鲜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必须立足传统,因为这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道路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久不衰的灵魂和依据,这也是声乐演唱者对于艺术作品二度创作的源泉和根基。
记者:声乐的发展除了靠继承传统,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邹文琴:放宽视野,开阔胸怀,广泛大胆地汲取适宜中国声乐艺术特点的一切有益的外来艺术形式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和宝贵经验,为我所用的教学观念。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观念,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但是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要给学生较大的思考与发展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这样才能培养具有新意和个性的人才。
记者:嗯,也正是您这样的方法培养了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的吴碧霞,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韩红等众多学生。
邹文琴:谢谢,我们要把握好继承与借鉴的度,社会的迅猛发展让人的审美也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改变,所以声乐学习者要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记者:您教出来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您在声乐界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邹文琴:那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人体本身是一个“乐器”,自身声带条件不同、环境不同,走的路子也不同,不应一味地摹仿。我不同意所有的人都要向一种唱法看齐,在唱法这一块只要是科学的,不论是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都会有自己的市场。每一个学生的嗓音条件、音乐素养、文化修养、领悟能力、性格特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规范的唱歌技术训练方法上就应该有所不同。
记者:因材施教就是突出差异化,挖掘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出来。
邹文琴:个性用在歌者的身上是指一个人的特点、擅长、优势、只有当歌者真正掌握了自身唱歌乐器,能做到全身心地歌唱,基本功稳定也就是完全掌握了技术而又不被技术所束缚时,在用最美的音色自然地歌唱中才能准确地发现他们的个性,这最美的个性就是歌者要建立个性的基础。
记者:所以您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长处和特点发挥到最好。
邹文琴:对,比如像吴碧霞,她的声音很有花腔女高音的特质,声音漂亮灵巧,针对性地对她进行跳音等方面的训练,来增强声带的灵活性,再配合演唱一些抒情花腔的作品,她如今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适合全面吸收中外作品。而雷佳,她原来是学习花鼓戏的,声带条件也极好,比较适合活跃在舞台上。她的韵味、婉转等方面都胜人一筹,我就尽量让她在这方面发展。声乐艺术要越自然越好,不能只凭主观臆想,强做出一种声音,音乐应该是越自然越美。使她在稳定气息的支持下,更加美化和发挥与众不同漂亮音色和声音表现力。教师其实就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细心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和条件,在最初就找准对的方向,然后再微调,总之一定要因材施教。
记者:从李谷一老师开始,宋祖英、张也、吴碧霞、雷佳等等灿烂歌坛的歌手都是出自湖南,湖南真是出好歌手啊!
邹文琴(笑): 有一种说法不晓得科不科学,因为湖南多酸性土质,所以女歌手出的比较多,不过,天生好嗓音多肯定跟水土有关。湖南人爱吃辣椒,但辣椒似乎对嗓子没影响,李谷一、雷佳吃辣椒吃得很厉害,但嗓子却是越吃越好。不过,湖南的花鼓戏或许是出女歌唱家的又一原因。因为大多数比较有名的湘籍歌唱家以前都学过花鼓戏,花鼓戏的发声方式对民族唱法是很有帮助的。
尊重学生发扬民主 换位思考建立自信
记者:您教过了那么多的学生,您对他们很严格吗?
邹文琴:我从来不居高临下,不树立绝对权威,而是在自己的教学中主张民主教学。当然,民主并非意味着放任,严格也不是把学生管死。凡跟我上过学的学生应该都有这方面的体会。
记者:据说您的学生都特别喜欢您,您有什么宝贵的经验?
邹文琴: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心理状态,老师作为授课者的主导,不仅要“塑造”乐器,更要“塑造”人,对于困难多、基础差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和态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从怯懦,谨慎的自我保护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活泼轻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性。
记者:听说您还有一个教学的法宝叫做“学术研究会”?
邹文琴:每一次考试或演出结束,我都会召集学生在琴房开个小会,首先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情况做一个自我总结,从演唱前的准备,到演唱时的心态的调整及舞台上的整体发挥等等,然后让他们轮流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自己的体会。发言直接而中肯,充溢着浓浓的学术气氛,最后我再总结发言。每一次的“学术研讨会”往往都要开上两三个小时,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既增强了学生的鉴别能力,还增进了大家在一个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团结互助。
记者:您有什么话要告诉现在学声乐的朋友吗?
邹文琴:对于美声、民族、流行、合唱任何一种歌手来说,参加比赛是其艺术成长的有效途径。只是比赛是残酷的,有时候会伤到自信心,所以可以把比赛当做是磨练与提高的机会,且不可当做是成名的唯一道路。而且声乐演员只有好嗓子是不够的,还要有对作品的领悟力,这就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音乐修养、艺术修养,空白的脑子很难进行创造,对这一点不重视的人很快就会被淹没,所以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磨练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鸣谢:@音乐生活报)
------------------------------------
交流与合作请联系QQ:2504576030
------------------------------------